生产许可证怎么办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蒋娅娅 上海 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6) 》中 , 则将标准进一步提高 , 要求各区 ( 县 ) 在供地面积总量中 , 落实装配式......
立即咨询来源:未知 作者:小苹果 发布时间:2020-01-06 热度:
生产许可证怎么办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蒋娅娅
上海发布的《上海市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中,则将标准进一步提高,要求各区(县)在供地面积总量中,落实装配式建筑的建筑面积比例今年不低于25%,明年不少于50%,到2016年,外环线以内符合条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即使有着政策的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规模扩张的步伐仍显得有些迟缓。市场人士归咎于建筑成本太高了,开发商多半不愿意去承受。甚至有人把装配式建筑比作建筑中的“奢侈品”。真的是这样吗?不妨为装配式建筑算算账。
增量成本从何而来
要说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或推广的因素,一语道破就是高成本。
其实,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并非近几年才启动,1999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上海作为全国较早推进装配式住宅试点的城市之一,第一个项目建设早在2006年就启动了。只不过,装配式建筑高成本对应小市场,市场积极性不高,发展的脚步也就迟缓了。
理论上,在没有任何外部因素的情况下,建造一幢房子所需的材料是相对固定的,仅以材料成本来比较,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来建造房子,成本也应是比较接近的。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却比传统方式建造房子要高得多。据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测算,目前,上海的装配式建筑较传统建筑每平方米的增量成本350元至550元不等,而且预制装配率(预制构件体积或价值占全部构件体积或价值之比)越高,成本也会更高。
那么,装配式建筑的高成本究竟从何而来?在该位负责人看来,成本主要有两大块。一是工艺成本。装配式建筑技术难度更高,初期的研发投入,以及预制构件生产所需要的机械设备投入,都比较大,转嫁到构件成本上也就更高,除非装配式建筑的体量足够大,使得构件产量达到较大规模,才能摊薄成本;二是物流成本。只有从工厂到施工地点的距离在100公里左右,物流成本才相对合适,若工厂离得太远就不划算了。此外,从整条产业链来看,装配式建筑从规划、设计、生产、运输到施工,各个环节的衔接尚不是很顺畅,也平添了不少成本。
“近几年,为了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上海有关部门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不少政策来引导和扶持。”据介绍,目前的扶持政策主要是建筑面积奖励,对自愿建设装配式建筑的住宅项目,给予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预制部分不计入建筑面积的鼓励政策(不超过地面以上计容建筑面积的3%)。不仅如此,还有更加直接的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对于符合要求的装配式住宅项目,预制装配率达到1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60元人民币,预制装配率达到25%以上,每平方米补贴100元。对于装配式公共建筑项目,若达到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或高标准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标准要求的,还会被优先纳入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补贴范围,等等。
只不过,目前这些奖励和补贴,仍远不能覆盖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
被忽略的各种“节约”
对于装配式建筑,很多人只看到了成本的增量,却很容易忽视它带来的效率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之所以用“造汽车”来形容装配式住宅,是因为它和汽车产业一样,属于先进制造业。工厂里统一制造,可以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实现最大限度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根据对目前上海试点的装配式住宅项目测算,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过程可实现节能约50%、节水约60%、节材约20%、节地约20%以及减少建筑垃圾约80%。而且,从施工的效益来看,也能提高4-5倍。
此前,参观远大住宅工业集团在临港园区的构件工厂,记者也实地感受到了生产效率之高。一台布料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从左往右向下方料盘内滴下混凝土,再由推车送入一旁的养护窑,静置几小时后,一块标准的外墙板就成型了。从布料到送入养护窑,整个过程都由电机控制,时长不超过5分钟,生产效率和质量,都远超人工数倍。此后,这块外墙板就将和其他众多事先在工厂内预制的部件一同被送往建筑工地,组装成住宅。而且如此“拼装”房子,能够事先通过计算机软件“路演”,实际现场作业时间可以节省七成,综合时间成本仅为传统建造方式的1/3。以一幢30层精装修住宅为例,采用装配式建筑工艺,从动工到交付最快10个多月就能搞定,而传统方式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如果说,装配式建筑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以及减少垃圾和碳排放等,更多的是一种环保效益、社会效益。那么对开发商和建设方而言,大幅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时间成本,则会带来更大的市场机会和效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装配式建筑初期投入成本虽然更高,但这也不代表它是难以复制的“奢侈品”。在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工程师李进军看来,建筑投入不只看建造的初期成本,建成后的维护成本也必须考虑在内。装配式住宅项目在建造阶段的投入可能会多一点,但其后期的维护成本却能大大降低,综合成本其实也不是那么高。
从万科开发的四季花城、金色里程、城花新园、清林径等4个装配式住宅项目来看,涉及近1800套住宅,自2010年1月陆续交付以来,维修的频率很低,仅有1例外墙渗漏。原因就在于装配式建筑构件一体化、工厂化生产,质量更可控。据说其墙面砖抗拉拔强度比传统方式提高了约9倍之多。
为装配式建筑算上一笔经济账,虽然可以更多地用效率和效益去衡量。但从装配式建筑的推广来看,也必须把建造成本降下来。
如何降低成本?答案是,要有足够大的建筑体量,实则就是规模效益。市房管局相关人士也坦言,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竞争也不充分。今后,装配式住宅将作为住宅产业化中的一个重点,要持续地通过政策引导,来开发和培育市场,提高装配式住宅的规模,成本就会自然而然降下来。
目前,上海已明确制定出了本市加速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路线图和时刻表,并通过各种奖励和补偿机制,来鼓励龙头企业进入该领域。
据介绍,目前,万科、城建、建工、中建八局和绿地集团等开发、施工企业,都已经在积极开展建筑工业化的探索和试点,设计、施工、构件、配件等企业数量也不断增多,初步形成了互为支持的产业链。
其中,上海城建集团是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目前已成为了互相交流探讨的重要平台。该企业最近又启动建设两条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自动化生产新线,明年竣工后,将为上海新增300万平方米以上的年均构件产能。同时,由上海城建联合16家单位成立的“上海建筑信息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已取得行业共性专利20余项。
而上海建工集团,从2007年至今,也已形成了集房产开发、结构设计、构件加工、现场施工于一体的预制装配住宅的产业链,先后建成了23个预制装配住宅项目或小区,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此外,万科集团计划在上海的项目全部实施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建项目已达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的目标。
不仅如此,包括上海在内,我国各个试点省市在推进住宅工业化的过程中,无一不是在政府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以及公益性公共建筑项目中率先实践装配式建筑,同时也以政府“订单”来拉动更多的市场需求。
==============================
魔力加油站:
1、“提高EPC项目报价充分性、项目管理能力、海外BOT/PPP、合同风险管理及索赔管理能力”专题
成都 2014.12.25-28
北京 2015.01.20-23
2、新市场条件下发包人投资控制、13版施工合同范本下合同管理及基建财务管理与工程跟踪审计实务高级班
昆明 2015.01.22-01.27
了解,请看本微首页“”栏目
===================================
...
⊙ 预计阅读时间:1分钟陕西省全面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险 9月3日,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近日,该厅印发《陕西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方案》,从9月1日起...
⊙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在当下,我们都知道资质是建筑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着工程是否可以顺利运行的重大作用,如果建筑行业没有资质而私接工程的话,无论是无资质企业和包...
⊙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导读日前,黑龙江公示一批四库一平台“异常状态信息”名单,并对其实施注销,其中包括56名一级注册建造师,2名一级注册建筑师。据名单显示,标记异常原...
本网讯 近期,我省延安、渭南、西咸新区连续发生 3 起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事故,教训深刻。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有...